“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能之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兴邦富国之本。人才,在当今的竞争中,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如何“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真正做到引才、用才、容才,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众里寻他千百度”,要涵养引才之风。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新时期我们引进人才需要广纳天下英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论。其次,“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奖项定人才的模式,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对“身怀绝技”的“奇才”“怪才”,要有特殊人才特殊政策,用不一样的标准评判衡量,让各种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要深谙用才之道。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要用到方方面面的高质量人才。用人才要聚焦岗位需求、人才实际,实现人岗相适;遵循“术业有专攻”,让“专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此外,要营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环境,要功位相匹配,要能者居其位,要有贤才者居上,以动态管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切实发挥“领头雁”“带头人”作用。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要营造容才之境。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疑需要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新时代对社会各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成长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请多些耐心,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宽容失败,为人才营造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抓好人才工作,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引”上做文章,在“用”上下功夫,在“容”上见实效,让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让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苏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