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这里,巍巍的宝塔山见证了我们党由小到大的光辉历程,滔滔的延河水目睹了我们党从弱到强的历史飞跃。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到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经历史长河的披沙拣金,孕育形成了光芒万丈的延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赓续延安精神,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在延安时期,正是因为我们党高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吸引到一大批热血青年投奔延安,在革命熔炉里锻造成才,从而保证了革命事业的薪火相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新时代的中国和当时的延安何其相似。当今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交汇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矛盾问题之复杂前所未有,各种考验之严峻前所未有,但同样的,我们也有一位经验丰富、极孚众望的领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为我们坚毅前行的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赓续延安精神,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解放思想只能是无的放矢,离开了解放思想的实事求是也只会拘泥于狭窄的眼前利益。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摒弃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收录的159篇著作,有112篇写作于延安时期,毅然开展整风运动,一举扭转了党内的主观主义学风、宗派主义党风、党八股的文风。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全党的思想路线和行动自觉,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贯通历史与现实,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推动我国改革事业进入新局面,社会主义事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社会变革,既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也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更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沃土上不断深化发展。
赓续延安精神,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延安时期,我们党就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陕甘宁边区政府在财政异常困难的条件下,仍然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办医院、办保育院、办识字班;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国到延安慰劳考察,毛泽东仅用两菜一汤招待他吃晚饭,其中唯一的鸡汤还是邻居老大娘特地送来的。党的七大更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历史照进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更是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广大党员干部要长期贯彻这一宝贵经验,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敢于直面群众提出的意见,严肃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赓续延安精神,就是要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延安时期,尤其是1940年以后,我们党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极其恶劣:日军对我们实行“囚笼政策”“铁壁合围”“蚕食政策”“三光政策”;国民党对我们实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停拨了共产党军队的军饷,派遣数十万大军将边区团团封锁,连一粒粮、一尺布也不准进入边区;而陕甘宁边区贫瘠的土地却是难以承载不断发展壮大的人民军队。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实行精兵简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41年春,王震将军率领八路军359旅挺进南泥湾,“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开辟了“陕北的好江南”。仅仅历时三年,南泥湾垦殖面积达到26.1万亩,翻了一百多倍,上交公粮500多万公斤,有效克服了严重的物资困难,保障了抗日经费的供给。回顾历史,立足当下,新时代的中国,虽然物质文化生活已极大丰富,但所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依旧严峻。霸权主义的幽灵依旧四处游荡,高质量的道路依旧征途漫漫。值此大有可为之际,年轻干部更要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倾其所有。(贺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