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评论>深网时评-春天的故事>

这个全球招商大会,彰显了以开放促发展的深圳态度

条评论立即评论

这个全球招商大会,彰显了以开放促发展的深圳态度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特约评论员|刘远举

12月15日,备受瞩目的深圳全球招商大会如期而至。根据媒体报道,今年的大会洽谈签约项目超260个,涉及投资总额超8200亿元,签约项目和预计总投资额再创新高。


这已经是深圳第三次举办全球招商大会。2019年,首次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深圳史无前例一口气推出30平方公里集中连片的优质产业用地,推动形成新一轮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高潮,总共完成签约项目128个,总投资达到5624亿元。2020年,第二次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洽谈签约项目和预计总投资额均创新高,分别为242个、超7800亿元。加上今年,深圳全球招商大会共招揽项目超630个,计划总投资额超过2.1万亿元。

深圳全球招商大会,获得如此成功,离不开深圳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2021年1-8月,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6%,较1-7月两年平均增速提升0.1个百分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9.98亿元,同比增长17.4%,比2019年同期增长5.3%,两年平均增长2.6%。根据深圳市商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深圳市吸收合同外资209.9亿美元,增长19.8%,实际使用外资88亿美元,增长24.8%。

从全国层面看,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有望增长8%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所划设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1%,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00万人,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

但是,也应该看到的是,当下局势,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疫情是原因,也更进一步增加了不确定性,明年中国的外部环境会更趋错综复杂,内部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25次提及“稳”,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正如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解读,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开局、向好发展。

所以,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突出了发展是首要任务和解决任何问题的关键。发展的第一要求,就是经济发展的增速,在一定经济增速的基础上,同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稳仍然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但并非不要GDP增速,就像一辆自行车,速度快了,才能更稳。从这个角度,深圳招商大会的靓丽数据背后的产业规模与结构,既体现了高质量,也体现规模上的扩大,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的局面,开了一个好头。

经济发展既要稳,又要好,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高质量的对外开放。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圳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桥头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深圳的这一地位,不但没有变,而且更加强化了。深圳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正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自主创新领先区等等试验区于一体,向国际化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目标迈进。

在这些政策驱动之下的深圳,是最具活力最有韧性最为开放的市场;是最能感受重大国家战略的区域;是更加开放公平的一流营商环境;是法治呵护发展的安心;是产业、金融紧密联动的生态;是连片产业空间整备的产业集群。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连续3年举办全球招商大会,彰显了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态度。这不仅可以实质上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在稳定发展预期上,起着标杆性的作用。3次大会均获大丰收,既彰显了深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决心,也证明了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坚定看好中国、看好广东、看好深圳。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