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敬一山
12月16日,由深圳市委网信办、深圳市文明办共同主办的2021深圳网络文明大会在中心书城举行。在“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共建网上美好家园”的主题之下,社会各界力量汇聚,交流如何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本届大会上还发布了“2021年深圳好网民十佳正能量故事”“2021年深圳年度人气好网民正能量故事”“深圳网民十大网络文明行为”和《深圳共建网络文明倡议书》。
这既是文明成果的展示,也是未来网络生活的指引。自1994年接入国际网络,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27年。如今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的边界日渐模糊,虽然关于“元宇宙”的定义还莫衷一是,但是未来人们网络化生存只会越来越走向深入。现实文明和网络文明,也会产生深刻互动,就此而言,对网络文明的关注,就是对整个社会文明的关心。
尤其对于深圳这样的城市来说,重视网络文明的重要意义更是毋庸置疑。深圳互联网普及率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华为、联想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在网络世界的影响力超越物理地域。深圳显然早已深刻领悟到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本次深圳互联网大会,就是一次重要的经验总结和行动宣言。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指引下,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极强的放大效应。能占据“头条”传播的内容和思想,在传播中就可能效果叠加倍增。所以,怎么用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方式,去占据网络头部阵地,传播更多更好的内容,很考验网络文明建设的智慧。
深圳在这方面做出很多探索,持续创造一个个“深圳范例”。仅2021年,深圳实施开展了200余项网络文明建设活动,在丰富网络内容、规范网络秩序等方面,做出很多探索。比如,原创党史系列定格动画《深圳红》“火出圈”;H5产品《永不消逝的电波》,营造交互游戏感,让年轻人对革命先辈增进了理解。这些作品既展现了主流价值,又接网络的“地气”,符合年轻人的网络阅读习惯,是网络文明建设的好尝试。
除了内容建设之外,深圳也善于使用网络头部大V的影响力,通过网络自然汇聚的流量来传递文明的力量。今年深圳开展了“网络中国节”“网络大V看深圳·快手大V走进奋斗之城”等多样化的网络文化活动,仅快手大V主题采风活动相关话题的播放量就高达数亿人次。
网络放大了文明风气,而文明潜移默化地也在滋养深圳这座城市。很多鲜活的案例,印证着这种文明的良性互动。很多人记得17岁的“汽修女孩”古慧晶,在传统认知中属于男性的汽车维修领域,她一举获得广东省职校技能比赛的一等奖。这在多个层面具有积极意义,比如打破职场的性别偏见,打破“读职校没用”的刻板印象等。
古慧晶的成功,说明深圳过去已经为打破各种偏见创造了很好的社会环境,这才有了优秀个体的脱颖而出。古慧晶的故事一再上热搜被全网点赞,则进一步释放了榜样的垂范作用,对于女性的职业选择、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可能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这是网络文明和现实文明相互融合促进的鲜活案例。
文明会感染文明。无论是公共部门主导打造的正能量作品,还是社会自然生发的文明范例,都是网络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内容会吸引不同的受众,会激发不同的群体,而整体的融合演化,有助于人民群众在网络世界收获更多幸福感、安全感。
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不可能全是美好、全是正能量,但越是如此,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就显得越有必要。据悉,为了打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生态环境,深圳持续开展了90余个专项行动,深入清理各类有害信息。放大文明声音,驱除黑暗面,是网络文明建设中的“两手都要硬”。
深圳网络文明大会,也是又一次凝聚网络文明建设共识的契机。历史经验证明,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过程,社会观念思潮也会随之多元化、复杂化,在这个进程中既要保证文明的主旋律,又要兼顾整个生态的多元活力,很考验文明建设的智慧。相信在改革开放领域拥有成功经验的深圳,在网络文明建设方面也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作者简介:敬一山,资深媒体人,曾任《新京报》评论员、凤凰网主笔等,系国内多家媒体特约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