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评论>深网时评-春天的故事>

以“红旗渠”精神续写时代新篇章

条评论立即评论

以“红旗渠”精神续写时代新篇章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一道构成伟大的中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红旗渠建设中,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如今,红旗渠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中华儿女在追梦路上高举旗帜、不畏艰险,勠力同心、奋勇向前。

传承“红旗渠”精神,需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1960年,红旗渠动工时,林县县委响亮地提出了这样的口号。红旗渠工程动工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物资匮乏。但林县人民不等不靠,更没有伸手向国家要投资、要材料,而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依靠集体力量自己筹划。愚公奋起十春秋,引来漳河润田畴,饱受缺水之苦的太行山人,终于圆了吃水梦!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撼动人心,让我们深受教益。党员干部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敢于探索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激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和自信,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劣势变为优势,把难事变为易事,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传承“红旗渠”精神,需要团结协作。红旗渠的成功修建,离不开山西和河南两省十几万人民的团结协作,面对十分艰苦的条件,建设者们自带工具、自备口粮,清基出碴、抡锤打钎,吃大锅饭、啃窝窝头。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从而创造改天换地的历史奇迹。党员干部要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要破除情感之“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吃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记在心上,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带着问题真正走到群众中去,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传承“红旗渠”精神,需要为民奉献。红旗渠的建设,是干群团结协作的结果。没有群众的愿望和创造,不会产生修建红旗渠的设想;没有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苦干精神,也不可能建成红旗渠。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林县的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干”字当头,在工地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薪火相传终有继,江山更待新宇开。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怀“为国分忧、为民奉献”的赤子之心,自觉自愿用青春奋斗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聚智聚力不断书写为国为民奉献的动人时代故事,在“小我”的奉献中彰显“大我”的情怀,以执着坚守的奉献赓续精神血脉、践行历史使命,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在拼搏奋斗中彰显公仆本色、书写无悔华章。(彭璋玥)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