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各项挑战不断,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人才、渴望人才,如何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关键在于释放人才最大效能、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将“以量取胜”的人口红利转变为“以质优胜”的人才红利。
“好钢”锻造“利刃”,建设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第一资源。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涵养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采取更加灵活的柔性引才措施,则“凤凰”可择“梧桐”而栖。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力度,精准汇聚社会发展所需的智慧资源和创新要素,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进一步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力度,给予人才创业就业、住房安居、医疗健康、子女入学等全方位保障,解人才燃眉之急,除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能够轻装上阵,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四唯”嬗变“新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倾向,建立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多维”人才评价体系,破拆人才“帽子”“位子”的思想桎梏,松开长期以来“论资排辈”的选才用才束缚,科学合理配置学术资源、制定薪酬待遇,让高精尖缺人才获得干事创业的机会,让真正围绕国家需求锐意攻关的科技创新人才得到褒奖。树立有为者有位、有为者有所获的鲜明导向,凝聚干事创业的蓬勃力量,要建立健全以价值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末位淘汰制”,不作出贡献的人才是不称职的人才,杜绝人才“戴着帽子吃空饷”,激发人才谋求上进、自我革新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量变”进阶“质变”,着力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优化人才培养布局,积极打造一支行业分布均衡、年龄结构合理、知识技能水平过硬的人才队伍,方可在全社会形成各类人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协同配合、相得益彰的良性竞争局面,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培育科学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也要提高公共服务领域技能型人才资源开发水平,努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人才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优”、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黄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