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形势,再次警醒我们:疫情尚未远去,仍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16日晚召开的第十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深圳疫情又出现新的变化:德尔塔的“疫霾”还未散,奥密克戎又突至。从2020年初的措手不及,到现在的常态防控,经过两年与新冠病毒的较量,深圳抗击疫情始终把握好一个“度”字,当疫情形势再度紧张袭来,深圳这样应战。
从快从严打好各方协同战,进一步加大联防联控“力度”。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1月7日确诊两例病例以来,全市上下再次开启与疫情的时间赛跑,吹响应战的冲锋号。疫情中感染者的初筛结果一出来,市、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全面核查了其14天内的活动轨迹,其工作地、居住地实施管控措施,就餐地点、活动场所、交通工具等重点场所进行环境核酸采样和终末消毒。对追踪到的密接者、次密接者,按要求管控。按照“应检尽检”的原则,持续加强对一般接触者、重点人群的排查和管理。从流调溯源到核酸检测、隔离封控、物资保障、医疗救治……深圳第一时间启动一系列的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按照科学精准、有力有序有效进行的原则,环环相扣,有条不紊,高效推进,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保持清醒认识,时刻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精心组织,全力调配,强化监管,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好每一项防控措施,真正做到“不漏一人全覆盖”。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关键时刻做老百姓的主心骨,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投身到防控一线,辐射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构建全民防控机制,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初心和责任使命。
用心用情打好群众保障战,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温度”。疫情发生以来,全市设立多个封控区、管控区,各区设立现场指挥部,建立服务机制,联合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线医护人员、志愿者、下沉干部、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全力做好封控管控区的群众生活保障工作。调动各方力量保障生活物资、医疗物资的充足供给;24小时暖心服务热线随时解决群众所需;楼栋微信群引导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做好安抚疏导;院长专家通过互联网医院线上看诊;生活物资、急需药品及时送上门;心理热线缓解群众焦虑;甚至没来得及安顿的宠物有专人上门喂……隔离的是疫情,守候的是温情。无论处在哪个时期、哪个环节,都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真正保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这特殊时期,当好上级政策的宣传队,采取微信、抖音、大喇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防疫新闻动态、防控要求、科普知识等宣传到每一个人的心中,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当好群众焦躁情绪的化解者,及时处理突发状况,用春风化雨的优质服务赢得群众支持;当好急难愁盼的终结者,无论是行动不便、跟不上智能时代的老年人,还是身体欠佳、有抵触情绪的病人,都要一视同仁、及时帮助,让这些“弱势群体”真正感受到:疫情无情人有情,人间自有真情在。
落细落实打好信息安全战,进一步把握信息处理“尺度”。对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人群的流调速度是非常快的,具体到几点几分到过什么地方,和什么人接触过,都有非常精准的回溯,对于人们自我检查、集体排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相关地方、具体工作人员要对收集到的信息严加保密,避免泄露个人隐私信息而遭到无故骚扰甚至人身攻击。“赞深圳速度,公开透明且隐私保护到位!”这是网友的评论也是社会的心声。1月7日,首个病例确诊的当天,深圳就举行了疫情防控的发布会,并至今保持了近乎每天一场发布会的频率,及时通报疫情最新情况,发布防控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与此同时,深圳各级媒体集中报道全市抗疫“战报”,第一时间发布有关防疫新闻动态、科普知识。高效、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让大家对疫情走势建立起全面清晰的了解,为全市抗疫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共情”,这是全市上下增强信心、保持定力、步调一致的重要基础,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氛围。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持久战。(廖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