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评论>深网时评-春天的故事>

倡导“就地过年”,留人更要留心

条评论立即评论

倡导“就地过年”,留人更要留心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时至春节情更浓。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回家过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春节对中国人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甚至局部聚集,恰逢春节将至,多地又纷纷倡导就地过年。

就地过年,需提倡莫强制。倡导就地过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政行为?我不这么认为。自疫情暴发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相较于国外一些国家如今疫情肆虐、防控混乱、怨声载道的局面,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全面性胜利。但是,岁末年初之际,广东、浙江、上海、陕西、河南等地接连发生局部疫情。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筹备也进入到最后阶段,防疫不容有任何闪失。因此,一些地区倡导就地过年并非所谓避责推事,而是基于疫情传播风险和防疫压力持续增加的必要之举。当然,就地过年也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层层加码”,而是要随着疫情防控的动态化调整,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就地过年,防控不能松懈。就地过年是为了减少人员流动,最大限度的避免疫情传播,2021年春节全国性的就地过年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就地过年就可以一劳永逸,病毒就会“凭空消失”,一旦疫情防控出现哪怕小小的纰漏,也可能让前面所有的努力功亏一篑。因此,这只是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要慎始如终地保持高度警惕,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细致做好体温检测、防护出行、清洁消杀等工作,倡导群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聚集,并提前做好风险预判和应急预案,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抗疫成果,切实守好疫情防控“年关”,为就地过年的群众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让人民群众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就地过年,要有人文关怀。“此心安处是吾乡”。倡导“就地过年”不能简单异化成留住人而不管人,既要用“薪”也要用心,走心才能留人。以往,各地出了不少招数“留人”,发红包、减免房租、提供春节消费券、免费乘坐公交车,还有一些本地景点免门票,这些举措诚意满满,也带来了一定效果。但是,如何让异乡人真正能够安心、暖心、舒心过年,这既要保障年味不能少、关心不能少,也要有“真金白银”的关怀,更要有真情实感的温暖,让“年味”服务更足一些,让他们在没有亲人陪伴的情况下也能过个好年,也让外出务工人员自愿留在就业地安心过春节。越是细枝末节、细致入微的“留人红利”,越是彰显以人为本的关怀和体贴,拿出一颗真诚的心,工作做得好,老百姓就会领情,就地过年就会真正实现“双赢”。(陶林朋)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