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文章强调,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北京冬奥盛会上,奥运健儿奋力拼搏,为国增光,身上展现出来的气质和韧劲便与国家倡导的“栋梁之才”核心要义高度契合。
“栋梁之才”应有“十年磨一剑”的意志和决心。武大靖作为短道速滑5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和奥运会纪录保持者,其10岁开始练习短道速滑,每天四点就起床带着冰刀坐上母亲的自行车去室外冰场练习滑冰,随后先后加入江苏省队、吉林省队和国家队训练。因为常年穿着冰刀鞋训练,他的脚已经严重变形,整个脚部遍布着伤疤、老茧和变形的骨头。他曾说“我有一双很丑的脚”,可这却是“最美的勋章”,正是这双脚,托着中国队的梦想一次次起飞。虽然此次冬奥会无缘卫冕,但他已经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是名副其实的“栋梁之才”。
“栋梁之才”应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冲劲和魄力。17岁的苏翊鸣在加拿大选手帕罗特拿到90.96分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在第二轮比赛中完成了全场第一个1800度动作,收获一枚宝贵的银牌。在随后的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他更是一举夺冠,成为冬奥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单板大跳台冠军以及首位赢得冬奥会单板滑雪金牌的中国运动员。18岁的谷爱凌在前两轮总分落后法国选手苔丝5.25分的情况下,在最后一轮跳出了比赛中从未尝试过的1620超高难度动作,绝杀夺冠,并最终在本届冬奥会中获得了两金一银的好成绩。这两个未及弱冠的年轻人,在关键时刻抗住了压力,担起了大任,勇于挑战、敢于突破,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
“栋梁之才”应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和定力。在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比赛中,金博洋拿到179.45分,创造了个人本赛季最高分。前进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大道,一年前的世锦赛上,金博洋在24名参赛选手中只拿到第22名,“倒数第三”的“滑铁卢”让他的职业生涯仿佛坠入了谷底。然而,四年后的他再次站在冬奥会的赛场上,不断突破自己,实现了“浴火重生”。虽然在之后的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比赛中他获得第九名,无缘奖牌。但谁说只有获得奖牌才是胜利,战胜自己就是胜利,这就是体育精神、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这就是中国的奥运健儿和“栋梁之才”。(管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