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对年轻干部提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的明确要求,勉励年轻干部要“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勤掸“思想尘”,要厘清“我”和“非我”的关系。非彼无我,至人无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作为年轻的党员干部,一方面要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就要求我们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放弃“我”和“非我”的对立,用情用心用力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要区分好“公”和“私”的界限,《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规定:“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前一个利益可以说是“公”,而后一种特殊的利益就是“私”,而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说的就是“大公无私”,作为年轻的党员干部,在“公”和“私”面前,要划清界限,要保持初心,牢记使命,要做到“无我”。
多思“贪欲害”,要正视“物”和“我”的关系。老子《道德经》里面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少数党员、干部自我革命精神淡化,面对功名利禄太把自己当回事。有的检视问题能力退化,患得患失,面对荣辱得失太执着于自我;有的骄奢腐化,目中无纪甚至顶风违纪,必然心为物役,惶惶不可终日。古人说:“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自我革命意志的消退必然带来违背初心、忘记使命的后果。因此只有正确处理“物”和“我”的关系,才能够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正视工作和生活。而要正确处理“物”和“我”的关系,一方面需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胸怀天下苍生的“无我”精神。另一方面需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常破“心中贼”,要多思“无我”和“忘我”的关系。为了事业,可以忘我;为了人民,可以忘私。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有了忘我的专注与胸襟,才能获得更广阔的胸怀和视野,脱离蝇营狗苟和斤斤计较,体会追求梦想和奉献付出的精神快乐。这种“无我”和“忘我”的主观追求,才最能考验当下年轻党员干部对待事业、群众的精神境界,才能够映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观念的狭隘。而要真正做到“无我”,积极追求“忘我”,就必须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何雨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