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有关情况。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表示,“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列为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将城乡社区服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规划》的出台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服务政策体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不断增强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让社区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社区服务责任落实。压实街道党工委责任,建立健全党群联席会议制度。做细做实社区党委引领,社区居民为主体,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协同开展的社区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社区协商制度,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制度,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区开展服务。发挥物业住宅小区“三驾马车”作用,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健全党建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机制,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加强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领导。
完善社区服务机制,确保社区服务高效供给。完善即时响应机制,搭建智慧社区公共服务精准响应平台,整合社区各类数据信息服务资源,提升社区服务精准供给水平。推广“接诉即办”等经验模式,社区服务设施开放和服务时间每天不少于8小时,群众关切项目开展24小时线上服务。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明确购买服务项目立项、经费预算、信息发布、项目管理、绩效评估等长效配套措施,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绩效。完善居民自我服务机制,加强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探索完善“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管理模式,发动居民“挑担子”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服务,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自我监督的良好局面。
补齐公益性服务短板,确保社区服务品质水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和普惠托育服务,扩大群众家门口的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提高设施利用效率,按照“1+N”的思路布局新建小区,“1”是一个社区服务综合体,“N”是因地制宜,灵活打造一个便民超市、一个便民食堂、一个社区养老中心、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百姓健身房、一个就业创业空间、一个家政服务网点等功能点。坚持全龄友好理念,以家政进社区为牵引,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健康、文化、体育、维修、助餐、零售、美容美发等社区服务,构建24小时生活链和15分钟生活圈。聚焦特殊困难人群的日常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打破城里老龄群体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孤岛”现状,保障好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黄文倩 顾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