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评论>深网时评-春天的故事>

精准答好乡村振兴“考卷”

条评论立即评论

精准答好乡村振兴“考卷”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做好“三农”工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新目标新使命,对推动乡村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要抓住重点,聚焦特色产业、科技手段、人才队伍,高效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考卷”,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育好特色产业,让乡村发展更加强劲。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拿出务实举措,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比如,广东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北京德青源企农联合实现土鸡变“金鸡”、山西云州补齐产业短板打造“小黄花大产业”……实践证明,产业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要坚持系统思维,调研了解乡村资源禀赋情况,摸清当地生态本底、产业特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串点成线、织线成面,深耕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沃土。同时,既要用好特色产业这个“面子”,也要深挖乡村文化内涵这个“里子”,如以文化为纽带,因地制宜打造乡村休闲文化旅游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全面繁荣。

用好科技手段,让乡村建设更有智慧。习近平总书记说,“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当前,农村生产规模不足,数字化需求低迷,数字乡村发展基础薄弱。在“互联网+”时代,加强数字化建设,尤其是数字乡村建设尤为重要。如果说中央“一号文件”是一张弓,则“数字化建设”就是弓上的箭,张弓搭箭,推动乡村振兴奔赴未来。要重视数字乡村建设,把握国家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的发展方向、阶段目标和实施路径,推动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实现线上线下发展渠道双融合。广泛推广“互联网+”服务模式,推动乡村网络文化建设、信息惠民服务、网格化管理等“一网通办”,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建好人才队伍,让乡村振兴更可持续。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着眼乡村长远发展,引进、选用、留住乡村发展人才,是重中之重。要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到乡村指导生产实践,攻克农业发展技术瓶颈;以“懂农业、熟农村、爱农民”为标准,选派一批机关干部,下沉乡村基层一线,听乡音、察乡情,读懂乡民“急难愁盼”,精准解决发展难题;用好本土人才,鼓励本地能人、“土专家”原地创业,吸引优秀青年返乡创业,拓宽乡村发展渠道。同时,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精细化服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逐步壮大人才队伍,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强动力。(陈海燕 林凯芝)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