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诊法”,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方法,对答好新赶考之路人民卷有着深刻借鉴意义。换而言之,党员干部要善用“四诊法”号准人民的脉,盯准民情民声,开出办实事好“药方”,不断为人民幸福答卷“增分”。
深入基层“望”民情。基层工作做的好不好,多半都会写在群众的脸上。作为与群众打交道的第一道“关口”,党员干部首先就要学会看“脸”,依群众“脸色”行事。要习惯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迈,常走田间泥巴路,常坐农家小板凳,常开屋场院落会,“身”入基层、“心”入群众。要细心观察群众的衣食住行、精神面貌等,从直观上了解民情;要走遍街头小巷,观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文习俗等;更要了解基层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面临困难和问题,做到懂民意、知民情。
倾听民意“闻”呼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党员干部如果不懂得倾听百姓心声,就容易导致干群关系疏远、产生隔阂,就可能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只有耐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心里话,才能更加精准、高效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更好地在办好民生工作的道路上耕耘作为。要心怀尊重、平等、真诚,与人民群众坦诚交流,做知心朋友。以倾听收集第一手民生“素材”,以倾听收获群众的信任和点赞。
广开言路“问”计策。“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党和国家的事业能够有如此巨大的发展,根本原因就是紧紧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要甘当“小学生”,请群众当参谋,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纳谏听言、从善如流,将从人民群众讨教来的方法融会贯通,巧用民智、善借民力,不断丰富工作思路,完善决策方针,确保政策执行合民需、顺民意、聚民力,确保服好务人民事业。
精准把脉“切”症结。“切”就是要切中要害、把准命脉,进而对症下药。通过“望”“闻”“问”了解民情民意和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后,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确保“切”实可行。党员干部要秉持“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原则,对待群众每一件事情都不推诿、不敷衍、不塞责,以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一件一件事情的办、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以“成绩指数”“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以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成效获取人民的好评。(曾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