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评论>深网时评-春天的故事>

用“三问于民”谱写为民情怀

条评论立即评论

用“三问于民”谱写为民情怀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4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五指山脚下的水满乡毛纳村。走进黎族群众家中看望,同村干部,村民代表亲切交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民生为心中大事,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在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心用情做到听民意、纾民忧、暖民心。

问需于民听民意。“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状况的好坏是衡量政治得失的标尺,问需于民既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党员干部要多深入基层,找准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登记在册,装进“心”里。要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充分运用村级谈心谈话室,设置群众诉求点,重点聚焦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通过调研走访、网络平台、民心桥等方式,认真倾听群众意见。要聚焦岗位职责,找准民生需求点,确保为民办实事的针对性。要及时“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真正实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人民办出实事,办成好事。

问计于民纾民忧。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重要的工作方法。要把人民当做“参谋长”“指挥家”,虚心向人民学习,躬身问计、广纳贤言,集众智、听民意、汇民声,在思想上尊重人民,在感情上贴近人民,在工作上服务人民、依靠人民,让群众当决策者。要俯下身子,沉到基层,主动融入到群众当中去,与百姓拉家常叙冷暖,广泛听取意见。要尊重群众主人翁地位,让群众切实参与到整个办实事的过程中来,提升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问效于民暖民心。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应从群众集中反映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出发,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声,研究具有针对性、符合实际情况的举措或办法,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要紧紧把握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把群众“请出来”,把自己“融进去”,问问群众“怎么样”,把群众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凡利民之事,即使再难也要去。要把岗位当站位,在民生领域各项工作任务中主动担当作为,快结快办、立马就办,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干部实心实意办实事的坚定决心。

实干为民践初心。党员干部要瞄准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以“三问于民”出实效,做好时代的答卷人。(刘中山)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