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把这件大事抓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种子是粮食生产的魂。我们要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端稳中国饭碗,耕地是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粮产量丰、库存足,“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功不可没。必须坚持全面从严管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不断加强耕地保护的制度供给、强化耕地保护的制度执行,形成耕地保护的制度合力。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还应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才能保障粮食供给稳中有升。
端稳中国饭碗,种子是关键。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这是袁隆平长期从事种子事业的人生感悟,也在启迪我们,只有做好种子,才能让农业健康,才能让中国饭碗充盈牢靠。做好种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笃行不怠,坚持不懈。成功没有捷径,要甘坐冷板凳,要十年磨一剑。好种子是从试验田里种出来的,是一代一代培育出来的。磨剑功是种子事业的基础,静下心来,耐心研究,长期积累,赓续孕育,必然破土而出,横空出世。
端稳中国饭碗,科技是保障。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疫情尚未结束,冲击和影响仍然存在。要做到防疫春耕两不误,就要加快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释放新技术活力。从山区纵横驰骋的微耕机,到黑土地上轰鸣的无人智能插秧机,再到自动运行的“植物工厂”,新农机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推动着“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保障。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端稳“中国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道时代必答题。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让我们的“米袋子”“菜篮子”都装上满满的“国货”。(罗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