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评论>深网时评-春天的故事>

传承导弹功勋精神,跑好伟大复兴接力赛

条评论立即评论

传承导弹功勋精神,跑好伟大复兴接力赛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正式发布《导弹人生》一书,12位长年隐姓埋名的导弹功勋名字首度公开。他们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更是中国航天事业银河中一颗颗闪耀的明星。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领会导弹功勋背后的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接力传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跑出好成绩。

以功勋为榜样,学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理想信念,当好复兴伟业“领跑者”。“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12位长年隐姓埋名的导弹功勋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缩影,他们是支撑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发展的脊梁,也是时代的领跑者。正是因为他们始终高扬信念的旗帜,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将信念融入血脉、践于行动,才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诗篇。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是一场接力跑。在新征程路上,党员干部要永葆“革命理想大于天”的信念,以“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决心争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行各业的“领跑者”,将有限的青春年华投入到共圆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去,挥洒满腔热血,书写无悔人生。

以功勋为方向,学习“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爱国情怀,拿稳复兴伟业“交接棒”。12位导弹功勋中,在世仅存4位。“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将汗水和热血洒在戈壁洒在荒岛,深藏功与名,甘守贫与苦,将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把毕生精力贡献给党和国家,为国家导弹技术、电子技术、防空武器等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在他们身后,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用品格标注生命高度的科研工作者,屠呦呦顶着“三无科学家”称号,深耕科研田四十多个春夏秋冬,最终登顶科技殿堂;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用算盘打出核心数据,用人生为祖国“深潜”。党员干部要以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为榜样,学习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耕科研田”,学习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在新征程路上,党员干部要努力修炼内功,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拿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交接棒”,一棒接一棒跑,在祖国大地这片热土上大展身手,在新时代干事创业的舞台上成就梦想。

以功勋为指引,学习“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姿态,跑好复兴伟业“接力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正是因为无数个“隐姓埋名者”的默默奋斗和无私奉献,才干成了一件又一件“惊天动地事”,铸造了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从傲视群雄的中国天眼到探秘深海的蛟龙号,从九天揽月的嫦娥号到遨游星汉的天宫二号,“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触手可及,“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梦想成真,众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中国巍巍巨轮不断扬帆远航。“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好长征路。在新征程路上,党员干部要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保持“越从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一年接着一年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时代佳绩。(黄雪平)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