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23日讯(记者 田志强)端午节即将来临,承载着传统与亲情的粽子也逐渐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如何选购安全放心的粽子?怎样储存才能更保鲜?每次吃多少粽子合适?
近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即“SGS通标”),为您送上端午节粽子消费指南,助您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选购:精挑细选,品质为先
消费者在选购粽子时,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正规渠道购买,安全有保障。一选场所,优先在大型超市、商场、正规食品专卖店或信誉良好的线上平台购买。这些渠道进货规范、品质把控严格。二避“三无”,避免购买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厂家的粽子。
第二,检查外观及包装,细节辨优劣。首先,粽叶看“本色”。优质粽叶颜色自然(多为黄绿或墨绿),散发淡淡清香;若粽叶过于鲜绿或有刺鼻气味,可能经过化学处理。其次,包装要仔细检查。真空包装粽子应无漏气、胀袋;散装粽子需观察粽体是否紧实、有无霉斑或酸腐味。
第三,核对标签信息,说明要详实。关键信息缺一不可,标签需含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贮存条件及生产许可证号等信息。此外,特别要注重过敏原提示信息,如含花生、蛋类、虾等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应有相关提示。
储存:科学保存,新鲜如初
端午佳节,粽子好吃却不易保存,如何正确储存粽子?这几点需要消费者重点关注。
首先,分类储存,避免变质。新鲜的粽子若计划在三日内食用,可放在冰箱冷藏室,超过三日则应冷冻保存。冷冻保存的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冷冻会影响粽子的口感与品质,营养价值也会下降。预包装的粽子,未开封前按包装指示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开封后保存需冷藏或冷冻且应尽快食用。
其次,复热需彻底。冷冻或冷藏的粽子,食用前需彻底蒸煮加热10~15分钟,杀灭潜在微生物,确保食用安全。
食用:适量为宜,搭配有道
粽子美味,却也不要逞口舌之欲,过量、过度食用。
首先,控制食用量,避免增加负担。粽子虽美味,但不宜过量食用。作为粽子的主要材料,糯米黏性高、难消化,过量食用很容易引发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建议健康成年人单次食用控制在150克以内,儿童、老人及消化功能不佳者减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胆囊疾病等患者不建议食用。
其次,合理搭配,营养均衡。粽子适合搭配蔬菜、水果或清汤一起食用。蔬菜、水果能促进肠胃蠕动、辅助消化,还能够补充膳食纤维及维生素;清汤可减轻食用粽子带来的油腻感。
另外,食用粽子时应避免与油腻、高糖食物同食,加重肠胃负担。
当前,各大商超已纷纷上架各品牌、各口味的粽子。为了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安全、舒心过节,深圳市消委会也温馨提示消费者。一,警惕“返青粽叶”。青翠欲滴的粽叶若呈现出不自然的翠绿色泽,并伴有刺鼻的化学异味,极有可能经过了硫酸铜溶液的浸泡处理。这类经过化学处理的粽叶潜藏健康隐患,容易引发健康风险。建议消费者在挑选时,仔细观察外观、闻气味,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请勿购买。二,谨慎跟风网红粽子。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粽子产品,建议消费者将关注焦点回归至产品质量本身。对于新奇口味、创意包装等附加属性,应保持理性态度,避免因过度追求“网红效应”而忽视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