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7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对推动广东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部署,强调要锐意进取、守正创新,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久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当前,我们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布局来看,精神文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来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5个方面中国特色之一;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外部环境看,越是风高浪急,越是要筑起牢不可破的精神堤坝;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来看,时间紧、任务重,更加需要发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广东处在“两个前沿”,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要求更高,必须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大局,切实增强在新征程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精神文明建设新气象新作为,更好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广东把“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融入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近年来,各地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实施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推动城乡环境不断优化,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新风正气浸润千家万户,全省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明之风成为滋养广东人民的精神力量。精神文明建设永无止境,需要在接续奋斗、接力探索中不断向前推进。只要始终坚持走在前列、坚持作用于人、坚持重在建设、坚持守正创新,就能使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更好激发全省人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树典型、学先进,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广东有5个地级市、5个县(县级市)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124个村镇、153个单位、34户家庭、48所校园分别入选新一届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还有2人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6人(组)获提名奖。除了这些受全国表彰的,近来还有一大批先进典型源源不断地涌现,持续鼓舞人心。从韶关基层干部钟威徒手火海救人,到茂名村干部刘名芳在泥泞风雨中敲开“求生之门”,都生动展示了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我们要把先进典型具化为身边可触摸、可感知、可学习的鲜活样本,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引导形成先进典型源源不断、层出不穷的生动局面。
精神文明建设是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需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抓好。按照会议部署,要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在理论学习上求“真”,在宣传普及上求“实”,在研究阐释上求“深”,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基础工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共赴文明之约、遍开文化之花,人人参与、人人践行,在全社会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精神气象;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工作导向,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化服务实起来,让文化市场旺起来,让文化交流热起来,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牢牢把握共建共享这个有效路径,推动工作体系有力、人才队伍得力、群众动员发力,凝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肩负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价值的引领、精神的支撑、文化的力量。全省上下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谆谆指引,真抓实干、奋发有为,推动广东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南方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