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涌新机 沃土育繁花 深圳援疆助力丝路明珠迸发新活力
2025-07-13 08:45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产业涌新机 沃土育繁花 深圳援疆助力丝路明珠迸发新活力

人工智能朗读:

由深圳援疆参与支持、推动建设的京东物流(喀什)智能物流港今年4月29日正式开仓。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1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松 吴亚男/文 莫荣宝/图)6月27日,新疆喀什深圳产业园社工服务站内,几位小朋友正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心地做游戏、看动画片,童真笑声不时传出。

“这些孩子的父母正在园区内上班,我们为他们提供儿童托管服务,让他们能安心工作。”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社会工作站工作人员罗斯丽说,工作站将深圳社会工作站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引入深圳产业园,开展企业社工服务,助力职工适应园区工作生活,增强职工归属感,提升产业园综合服务能力。

作为深圳重点援疆项目,深圳产业园是目前南疆已建成规模最大的标准化新型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度高,带动就业强,成为喀什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10多年来,深圳立足新疆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整合援疆资金和优势资源,建园区、搭平台、强载体,在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新能源等方面持续用力。一批批产业带动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新兴项目,经由深圳援疆通道,在祖国西北边陲遍地开花,为激发受援地内生发展动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物畅其流 经济脉动更强劲

京东物流(喀什)智能物流港,4300平方米的分拣中心内,大大小小的包裹搭乘自动传送带,在系统精准控制下到达指定位置“候车”。它们最快当日就能被送到喀什城区及周边县市的消费者手中。

今年4月29日正式开仓的京东物流(喀什)智能物流港,是南疆地区首个大型5G数字化综合物流园,由深圳援疆参与支持、推动建设,从项目动工到京东物流入场,仅用了半年时间,生动展现了“深圳速度”。

“我们首次在南疆引入全自动智能分拣设备,与传统人工分拣相比,分拣效率提高约30%,分拣准确率达99.8%。”京东物流喀和片区负责人王超凡说,此前分拣设备仅有皮带机,20多名员工看面单拣货,效率低且易出错。新设备投入后,日处理量达5万单,效率大幅提升。

在物流港,京东物流还打造了本地前置仓,包括中小件仓、大件仓。“中小件仓存储了近45万个商品,SKU达6万多种。”王超凡告诉深圳特区报采访组,现在60%的订单可从该仓发出,喀什城区及周边县市能实现当日或次日达。

“物流港4月开仓运营以来,成效显著,在喀什市区、疏附县、疏勒县、阿图什市等周边地区实现了‘211’服务,南疆四地州其他区域快递配送时间大幅减少,基本可实现3天内送达,有效解决了当地百姓网购运输难、运送慢的痛点。”深圳援疆干部、喀什中亚南亚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发展中心主任张泽远表示,该项目还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运营以来已直接创造超100个本地岗位。

“在这里上班很安心,不仅有五险一金,工资也翻倍了,每个月能拿5000多元。”今年进入喀什京东防损部门工作后,族热木正学到了不少安全检查和规范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跟深圳特区报采访组说起如今的生活,腼腆的她脸上笑开了花。

一边以物流港为依托,喀什正逐步构建“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现代化物流体系;另一边,依托区域优势和自贸片区政策,喀什积极打造联通欧亚的综合物流枢纽,提高国际贸易效率,激发经济活力。

去年5月,在深圳援疆的支持下,中国首个IRU(国际道路运输联盟)认证的TIR集结中心落地喀什,实现“门对门”“点对点”的一站式跨境运输,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和效率。该中心正式运营以来,2024年中国境内TIR车辆作业从喀什海关管辖口岸出境327票,位居全国第一;今年前5个月达159票,占全国总票数的23.84%。

“我们为内地报关、生产制造企业等提供中亚、南亚及欧洲的货运代理服务,依托TIR集结中心优势,为国内多地客户设计跨境运输方案。”喀什市TIR集结中心经理杨鹏刚说,随着TIR集结中心落地,国际贸易合作对接更加便捷。

深圳援疆不仅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喀什自贸片区建设,还推动喀什自贸片区与深圳前海自贸片区结对共建与合作,并从资金和人才方面支持2024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年会在喀什举行,深化喀什与全国66个自贸片区改革创新发展经验交流,促进产业对接与合作。

筑巢引凤 积蓄发展新动能

新疆喀什深圳城3号楼,深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内,喀什大学电子与信息通信学院学生郑源正和两位同学探讨,如何利用废弃电子元件生产一款文创产品。“这里不仅提供免费的办公空间,还邀请老师给予指导,协助我们将创意更具体呈现出来。”郑源说。

深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由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简称“深圳援疆前指”)联合喀什政府部门组建,是南疆首家国家级科创孵化器,已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5家。

“中心对在校及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退役军人提供免费办公场地,以及财务咨询、工商注册等全流程服务支持。对符合喀什重点产业方向的科技型企业免租金。”深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庆林告诉深圳特区报采访组,该中心由来自深圳的中国科技开发院代运营,目前已入驻156家企业。

在深圳援疆前指的支持下,深喀科创服务中心依托后方的中国科技开发院及深圳资本集团的资源,引进了多家深圳科技企业进驻,助力当地农业发展及科技生态体系构建。同时,中心已累计带动当地就业超1300人,仅2024年便吸纳应届毕业生96人,涵盖喀什大学、新疆大学等多所院校。

在喀什深圳城,这座集创新金融、商务办公、特色美食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已集聚了深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深圳国际仲裁院喀什分院、喀什市人民法院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华润万家超市、中国银行等400多家企事业单位,展现出了深圳重点援疆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

“喀什深圳城形成了深圳援疆前指、喀什经开区、深业集团‘三位一体’的高效招商机制,实施一系列招商、稳商的优惠政策,聚焦‘科创双创、数字电商、法治服务、社区商业’等板块进行招引,促进了相关产业快速聚集与发展。”喀什深圳城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家佳说,入驻深圳城企业累计创造产值约66亿元,带动相关就业超9600人,已成为助推喀什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项目。

花儿别样红 文旅融合奏“新曲”

“里面请,有新鲜的老汉瓜品尝。”从喀什古城东门进入,沿着宽敞的巷陌步行几百米,看到一扇精致的蓝色雕花木门,“古丽的家”就到了。门外,店主沙拉麦提古丽·卡日热情地招呼游客;庭院内,身着民族服饰的舞者旋转着,引得游客们举起手机拍照,或加入其中共舞,欢声笑语不断。

“古丽的家”是喀什古城首家对外经营的民宿,游客可以享用茶饮美食、欣赏歌舞,也可以住宿。从最初只能招待几名游客的小店,到如今一房难求的网红民宿、游客必打卡的家访点,这里是喀什古城旅游繁荣兴起的缩影。

“我现在拥有3家民宿,近期都是满房,大部分都是回头客。”沙拉麦提古丽·卡日说,民宿这么火,得益于古城多年的改造提升,旅游设施越来越完善,业态越来越丰富,吸引了更多游客。“深圳援疆一直非常支持我们,比如会特别安排景区的接驳电瓶车在店前停靠,让游客进来打卡”。

多年来,深圳援疆积极参与喀什古城景区保护和开发,不仅协同华侨城等后方资源大力支持喀什古城景区创建和品质提升,还投入援疆资金助推景区公共基础设施改造、演艺项目质量提升、数字景区建设、网红游览项目培育等,并多次支持举办中华传统文化民俗展演等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为喀什古城的保护性开发、文旅融合发展和民生建设贡献深圳力量。

喀什古城只是深圳文旅援疆的缩影。从喀什到塔县,从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到石头城、金草滩,深圳援疆不断挖掘受援地得天独厚的旅游和文化资源,支持当地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引导锦绣中华等后方资源协助景区管理和运营,提升文旅软实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在深圳乃至全国宣传推介喀什、塔县旅游,为当地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如今,旅游业已经成为喀什市和塔县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吃上“旅游饭”。数据显示,2024年,喀什市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349.36万人次、同比增长26.0%,旅游收入180.05亿元、同比增长34.8%;塔县接待游客200.24万人次、同比增长47.07%,旅游收入14.91亿元,同比增长51.1%。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