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属于AI?这堂大师课为你揭秘
2025-07-14 15:05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未来属于AI?这堂大师课为你揭秘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14日讯(记者 阎思远)人类投喂的每一字节数据,都在塑造AI的灵魂温度,而孩子们举起的画纸与梦想,才是人机共生的终极算法。

7月12日,由深圳市妇联主办的万花筒大师课AI专题在市妇儿大厦报告厅开讲。腾讯研究院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袁晓辉博士携其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淀,为7-12岁亲子家庭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AI的能力,未来的我们》启蒙课。这位清华城市规划博士、世界经济论坛AI治理联盟专家,将前沿学术研究转化为儿童可触摸的“科技积木”,在90分钟的沉浸课堂中,带领百余组亲子家庭穿越AI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破冰探索·发现藏在生活褶皱里的AI

“扫地机器人会思考吗?”“美颜相机有大脑吗?”随着“AI猜猜看”互动游戏火热开启,孩子们争相点击屏幕上展示的智能音箱、计算器等日常物品,现场惊呼声此起彼伏。“原来AI不是科幻怪兽,是帮我讲故事的小雅同学!”一位扎着羊角辫的女孩兴奋地举起智能音箱贴纸。当自动驾驶汽车的图片亮起时,全场家长几乎一致举起了“有AI”的答题板,生活与科技的边界在轻松的笑声与互动中悄然消融。

历史解密·从“词语接龙”到“诗歌魔法”

大屏幕上生动演绎着AI的进化史童话,从1950年代“科学魔法梦”的种子萌芽,历经寒冬的淬炼,终在深度学习的土壤中破土而出。“教AI写诗,就像玩一场超级文字接龙!”袁博士以经典诗句“床前明月光”为例,引导孩子们化身“接龙小巫师”竞猜下句。当大模型流畅生成“疑是地上霜”时,他轻点魔法棒般的教鞭揭示奥秘:“看,这是30万首唐诗训练出的概率魔法,AI的‘创作’本质上是海量数据的智慧共鸣。”

未来见证·想象力即新生产力

课堂的高潮是见证“想象力变现”的魔法时刻。孩子们天马行空地描述“草莓芝士火山”“巧克力瀑布披萨”,AI瞬间生成令人垂涎的美食图像;当一个小男孩喊出“《哪吒》游戏网站”的构想,大屏幕上代码如溪流般奔涌,顷刻间构建出可交互的动画世界。“未来,你的想法本身就是最强大的编程语言。”袁博士现场演示AI自动生成绘本的全流程,一位父亲不禁惊叹:“这不仅是工具,更是激发创造力的‘想象力引擎’!”

冷思考·为AI戴上“人文紧箍咒”

在领略了AI翻译官、数字歌手的神奇魅力后,课堂转向深度思辨。“为什么AI会说恐龙使用电动牙刷?”—— 通过“恐龙刷牙”这一充满童趣又滑稽的案例,孩子们直观理解了AI的“幻觉”现象。袁博士举起《西游记》绘本巧妙比喻:“科学家们正致力于为AI打造‘不伤害人类’的‘紧箍咒’。”当屏幕上亮起“你才是船长,AI只是导航仪”的箴言,全场家长郑重颔首。袁博士向家庭传递核心信念:“AI的强大源于人类‘喂养’的数据,而非天生智慧。我们是它的‘训练师’,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提问都在塑造AI的未来。而人类独有的愿望、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才是与AI共舞时最珍贵的指南针。”

课堂尾声,孩子们高高举起写满梦想的纸片——这些不仅是AI未来的训练样本,更是人类智慧生生不息的火种。正如课件结语所启示:“我们教会AI理解世界,但教会它为何而存在的,永远是人类那颗跳动的心。”这场大师课不仅解码了前沿技术,更在孩子们心中深埋了善用AI、驾驭未来的密钥。

AI的“聪明”源自人类投喂的“数据粮食”。你给它唐诗,它便学会写诗,你给它善意,它便学会温暖。未来不属于AI,而属于懂得与AI共舞的人。

[编辑:刘梦婷 周浩桦] [责任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