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最后一公里”:《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指南》正式发布
2025-07-16 14:22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守护生命“最后一公里”:《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指南》正式发布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16日讯(记者 刘梦婷 通讯员 陈泽淳当生命进入终章,人们如何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告别世界?

安宁疗护,被称为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的“最后一站”,是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多学科协作,为终末期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社会及精神层面的整合照护,帮助其有尊严地离世。

2025年6月26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指南》,引发全国关注。这是全国第一个专门规范安宁疗护服务项目的指南,首次将“生存期评估”“心理社会支持”“善终准备”等13项服务标准化。

至此,正在蓬勃发展的安宁疗护事业,迎来了一把崭新的“规范标尺”。

image.png

《指南》封面

这份被业界视为重大进展的文件,由广东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依托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下称“中山七院”)组织编撰。医院整合临床实践与政策研究,旨在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广东经验”。

这条路,中山七院走了许多年。

01

敢为人先,探索安宁之路

“好的医疗,一半是技术,一半是人文。”这是中山七院创院院长何裕隆教授常挂嘴边的话。

这批创院的大医名师,在数十年的临床生涯中,见过太多终末期患者的困境——或是浑身插满管子、毫无反抗之力地维持呼吸,或是放弃所有医疗干预,在失禁、褥疮、剧痛中等待生命的终点。

医者仁心,目睹病人苦楚若己受之。

面对社会老龄化加速背景下与日俱增的“善终”需求,中山七院主动请缨,投身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成为全国首批“探路者”。

2019年4月,中山七院在深圳市内率先启动安宁疗护工作,在消化医学中心设立安宁疗护病房,随后成为深圳市首批安宁疗护试点单位。2020年2月,医院在肿瘤科、肾内科、胸外科增设了安宁疗护病房。

七岁的圆圆(化名),就是在这条探索之路上被温柔以待的小生命。

罹患白血病的她,饱受反复化疗之苦。“这几年我们尝遍了各种治疗,一打化疗就感染,就要上管、插机的。看着孩子受苦,我们心如刀绞。”圆圆的父母几经挣扎,决定放弃有创治疗,让她住进安宁疗护病房。

中山七院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齐心协力,为她提供医疗、护理、营养支持和社会心理支持。身心的痛楚减轻后,圆圆的笑容多了起来。

2020年4月29日,一场特别的生日会在安宁病房举行。何裕隆院长特地选择了圆圆最喜欢的粉红色芭比娃娃作为生日礼物,并为她送上了精心挑选的蛋糕。

这个对死亡还懵懵懂懂的孩子,在生命的终点依然绽放笑容。

image.png

2020年4月29日,何裕隆院长为圆圆举办生日会

“孩子今天很开心,她盼着生日会很久了。谢谢中山七院为她圆梦。”圆圆妈妈哽咽着感谢道。不久之后,圆圆离世。她走得安详,父母也在哀思中获得了些许慰藉。

“孩子不疼,妈妈也就不‘疼’了。”中山七院郭艳汝副主任医师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安宁疗护的另一层含义——“生死两相安”,走的人能够善终,留下的人能够善生。

02

兼济天下,构建普惠体系

广东省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进一步发展,老年疾病终末期患者对安宁疗护的需求愈发迫切。然而,一面是井喷式增长的需求,一面是安宁疗护服务落地的多重难题:社会理念、成本困境、人才短缺、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都是横亘在前行道路上的关卡。

但中山七院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革新基因与深圳“敢闯敢试”拓荒精神。总要有人成为先行者,中山七院便愿意成为“开荒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人才短缺,那就培养人才。医院获批广东省安宁疗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深圳市安宁疗护临床带教实践基地,连续主办九届“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和三届安宁疗护与生命教育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为安宁疗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临床骨干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安宁疗护事业的中流砥柱。

image.png

亚洲医学人文菁英训练营

标准空白,那就编制指引。医院牵头编写了深圳市安宁疗护医疗、护理和社会工作操作指引和深圳市地方标准《安宁疗护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将多年经验凝练为实践依据,为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深化与扩展提供了具有操作性和前瞻性的示范。

image.png

中山七院牵头编制了一系列安宁疗护相关指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中山七院追求的从来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2020年4月,医院获批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惠及众生、政府兜底、社会参与、人民满意”的“普惠性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何谓普惠性?普惠意味着人人都能享有、地区资源平衡并且服务质量较高。经过多年探索,中山七院医学人文教研室主任程瑜教授团队总结出“安宁门诊-院内病床-院外医联体”的分级诊疗方案:

开设安宁疗护综合门诊,为肿瘤晚期患者提供症状控制和舒适护理的整体方案,并提供相应的居家照护、心理支持和社工服务;

有姑息放疗等复杂医疗需求的患者留在院内专科病床或共照病床;

稳定期的患者转诊至中山七院医联体的下属机构,得到同质化的跟踪照护服务。

这种区域医疗中心结合医联体的模式,既节省医保费用、释放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又为处于经济和心理双重困境的家庭节省了更多的医疗费用、交通成本和人力成本,提供了更温馨的照护空间,提高了安宁疗护服务的可及性与可持续性。

image.png

程瑜教授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惠性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为了普惠性的追求,中山七院通过临床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努力推动惠及全民的政策出台。2024年6月,中山七院关于广东省率先建设中国特色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的报告得到省级领导批示:“报告提出的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政策落地的步伐不断加速。10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动提出在全省域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从而实现安宁疗护服务的广泛覆盖。2025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明确,要将安宁疗护作为卫生健康领域的“十大便民惠民行动”强势推进。

03

指南破题,树立行业标尺

2025年1月,中山七院有了更重要的身份,去实现“普惠”的使命。省卫生健康委决定:依托中山七院成立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承担全省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与技术指导工作。省卫生健康委刘元亮副主任表示:“广东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全省安宁疗护事业进入了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image.png

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在中山七院成立

要推动安宁疗护的落地,首先要破除基层一线的执行瓶颈。

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医疗保障局于2024年11月印发《关于促进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发展的通知》,列出了13项服务内容,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交给指导中心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国家文件的基础上,编撰省级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指南。

中山七院迅速集结全省知名专家及一线从业者组成编写专家组,历时3个月形成讨论稿;随后在省内多地的安宁疗护机构试用,并征求省民政厅、省医保局等多部门及21个地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意见;通过3次专家座谈会充分论证,凝聚专家共识与实践经验,最终于今年6月中旬完成《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指南》。

《指南》规范了安宁疗护服务项目的13项内容,既有常规的治疗、护理、检验检查,更涵盖心理痛苦评估、生命回顾、善终准备等服务。至此,生命最后阶段如何获得有尊严、有温度的照护,终于有了覆盖“评估—干预—预后”的临床实施路径。

程瑜教授介绍,《指南》有利于规范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加强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让生命末期患者享受到更专业、更有尊严的照护服务。以《指南》为依托,广东省也可在全省遴选出一批示范性教学基地,将有效填补安宁疗护的人才缺口。

而广东省关于安宁疗护的目标已经明确:2025年实现试点单位市级全覆盖,2027年实现安宁疗护病区县区级全覆盖。

让逝者有尊严,让生者无遗憾。提升安宁疗护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同质性,是中山七院的志向和责任。如何让安宁疗护的暖阳普照更多人的归途,中山七院仍在孜孜以求。

image.png

中山七院帮助临终患者实现听外孙女弹钢琴的心愿

[编辑:张玲 周浩桦] [责任编辑: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