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视角”的快乐暑假
2025-07-18 08:52
来源: 深圳晚报

“一米视角”的快乐暑假

人工智能朗读:

福城街道托育活动吸引亲子家庭参加。本版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修葺一新的社区儿童公园。

学生体验AI小车。

学生学习应急安全知识。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18日讯 暑期已至,深圳从“一米视角”出发,聚焦家庭需求,整合多方资源,以“有去处、有保障、有新意、有温度”为核心,推出一系列活动,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安全又有意义的假期。

有去处

松岗街道 老旧社区儿童公园焕新

近日傍晚,记者来到位于宝安区松岗街道红星社区的儿童友好公园,尽管暑气尚存,仍然可以看见不少儿童在这里滑滑梯、摇摇椅,兴致勃勃地尝试各类新颖的游乐设施。这片曾经仅有50平方米、塑胶开裂的场地,经过升级改造,如今已焕然一新,拓展成400平方米的“快乐星球”。

“以前很少带孩子来,地方很小,也没什么好玩的。”居民张女士告诉记者。改造前的公园设施陈旧,种类也相当单一。依托民生微实事项目,在街道妇联指导下,社区妇联启动升级改造,全程以“儿童权益代言人”身份介入。社区妇联负责人文永施告诉记者,“改造不是简单换设备,而是构建安全、成长、家庭‘三个友好’空间。”(记者 黄励铮)

观湖街道 党群服务中心变“育儿学堂”

近日,龙华区观湖街道樟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把传统书画室升级转型为集书法、绘画、亲子阅读于一体的“育儿学堂”,通过空间优化、资源整合和课程创新,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据悉,书画室自空间改造以来,使用率已提升200%,成为社区最受欢迎的“文化会客厅”。书画区保留原有功能,新增亲子阅读角、备课区,成为故事妈妈志愿者的“成长基地”。她们在这里集体备课、交流育儿经验,并为居民提供专业亲子阅读指导。

经过前期的培训和专业督导,社工与故事妈妈融合绘本阅读与多元智能理论,初步设计“绘本+多元智能”特色课程,涵盖儿童语言发展、人际智能、视觉空间等多个成长维度。(记者 石耿珲 通讯员 王玲) 

地铁4号线 站内增设纳凉区与艺术展区

为给市民乘客和户外工作者提供避暑好去处,地铁4号线在保障运营安全与出行秩序的前提下,在长湖站、牛湖站设置了纳凉区,并联合深圳书城龙华城,把“图书角”搬进了纳凉区,让市民乘客在纳凉的同时感受阅读的乐趣。

为让乘客在出行中感受文化魅力,港铁(深圳)与深圳博物馆合作的主题艺术展在车站同步开展,将车站化身为流动的艺术展厅。乘客在4号线市民中心站、少年宫站、上梅林站、深圳北站等9个车站的社区画廊,可欣赏到融合古老陶艺与当代艺术表达的精彩画作,出行途中就能便捷地感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记者 董玉含)

有保障

西乡街道 开展青少年暑期安全教育

近日,宝安区西乡街道流塘社区举办以“安全伴我行,快乐共成长”为主题的青少年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活动通过“理论+实践+体验”三维模式,提升社区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救能力,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在安全知识大讲堂中,社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案例,为孩子们系统讲解暑期高发的安全隐患以及防范措施,包括防溺水“六不准”、交通安全规则(特别是骑行安全)、居家用电用火安全、预防网络诈骗、食品安全以及预防中暑等关键知识。讲解深入浅出,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一轮趣味问答大闯关紧随其后,题目紧扣刚学到的安全知识点,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抢答。“活动既专业又有趣,孩子回家还主动给我们‘上课’!”家长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众多家长心声。(记者 黄馨莹 通讯员 肖菁 吴南玉)

宝龙街道 拉网式排查水域安全隐患

近期,为保障辖区少年儿童生命安全,消除水域安全隐患,龙岗区宝龙街道网格员深入辖区水库、河道、池塘、蓄水池等水域,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与精准化宣传,筑牢安全防线。

行动中,网格员重点排查水库、河道、池塘、蓄水池等事故易发区域,细致检查封闭围栏是否完好、警示标识是否清晰及救生器材配备情况。对发现的未围合管理、警示标志缺失等隐患,网格员均已督促责任主体整改,并转相关部门跟进处置。

同时,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精准传递防溺水知识。面向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结合近期溺水案例提醒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对独居老人和行动不便居民,耐心告知周边隐患点,叮嘱傍晚、雨后时段避免靠近河道;在出租屋集中区,联合房东宣传,重点提醒住户看护好随行儿童,勿在无保障水域逗留。(记者 苏靖驹 通讯员 魏丽婷 陈文艳)

有新意

宝安青少年宫 “产业研学团”体验AI技术应用

 “很开心参加这次的拍学课!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无人驾驶,今天亲手给AI小车‘装’上了眼睛和大脑,让它自己发现马路上的危险,这种感觉太酷了!”学生代表谢书恒所说的拍学课,是最近在宝安火热上演的“红领巾爱科学”产业研学系列课——AI拍学课。

近日,产业技术专家、科技创新名师及青少年代表60余人在宝安青少年宫通过沉浸式体验AI技术,体验了一场融合自然观察与智慧城市实践的科学探索之旅。

在AI拍学课1.0体验环节,学生化身“植物小侦探”,根据任务卡指引,在青少年宫的阶梯、走廊等区域搜寻目标植物。AI拍学课2.0则升级为“AI城市守护者”模拟实战。学生利用道路沙盘搭建交通场景,通过模型训练平台对视觉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标注、训练与部署。配合积木搭建,AI小车便能像无人驾驶汽车一样在其匹配的地图上行驶,并对沿途“违规停车”“标识牌遮挡”等标牌进行识别播报。

据了解,本次活动的技术支持方云天励飞是国内AI推理芯片领军企业,聚焦大模型高效推理,为人工智能普惠应用提供算力支撑。其旗下儿童AI硬件品牌噜咔博士,秉承“激发孩子兴趣”理念,致力于为AI原住民打造探索世界的新工具。(记者 黄馨莹 通讯员 钟林苑) 

龙华街道 社区“小候鸟”体验趣味英语课

近日,龙华区龙华街道和联社区积极链接辖区公益资源,邀请了拥有20余年英语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走进社区,开展了“交个朋友吧!”儿童趣味英语初体验活动,吸引了20余个亲子家庭热情参与。

活动现场,资深教师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英语初体验。活动巧妙运用“角色扮演破冰”“结对对话交朋友”“小组协作趣闯关”等形式,将日常问候、自我介绍等实用口语融入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在老师的耐心鼓励和社工的贴心陪伴下,孩子们逐渐褪去羞涩,从低头不语到勇敢开口,并积极尝试与身边的新伙伴进行简单交流,沉浸式体验真实对话的乐趣。

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这场趣味盎然的互动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英语口语的好奇和学习热情,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社交表达自信与语言运用能力。

和联社区负责人表示:“链接公益师资,为‘小候鸟’提供趣味学习平台,是我们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行动。接下来,将持续聚焦此类需求,联动更多资源,拓展如绘本共读角、文化体验营等多元化的公益学习与社交平台,助力社区儿童特别是‘小候鸟’更好地融入社区大家庭,在快乐中学习,在互动中成长。”(记者 曾虹 通讯员 何悦悦 刘利)

有温度

龙华街道 “共享妈妈”上岗,街坊分享育儿经

近日,龙华区龙华街道华联社区成立“共享妈妈”托育志愿队伍。

当天,“妈妈超能力”卡片盲盒环节吸引了众多妈妈参与。每位妈妈随机抽取特制卡片,根据提示分享育儿经验和服务承诺。“我擅长儿童营养餐制作”“我擅长与孩子互动”一张张充满爱心的卡片,展现了妈妈们的特长,更传递出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签约仪式现场,首批15位“共享妈妈”志愿者签署了志愿服务协议,这支队伍将围绕“公益+低偿”托育服务开展工作,具体包括阵地值守、场地管理以及为居民提供小孩看护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队伍中吸纳了多位在育儿、教育等领域具有专业特长的妈妈志愿者,她们将定期开展育儿经验分享和专业指导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服务水平,为社区托育服务注入专业力量。

一位参与活动的年轻妈妈动情地说:“作为全职妈妈,我深知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加入‘共享妈妈’队伍,不仅能把积累的育儿经验分享给其他家庭,更让我重新找到了自我价值,这种邻里互助的模式特别暖心。”活动现场,妈妈们交流育儿心得,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凝聚力。(记者 曾虹 通讯员 张文晶 刘利) 

西乡街道 妇联点亮128份儿童“微心愿”

近日,宝安区西乡街道妇联精心策划的“为爱续航,这些‘微心愿’等您点亮”活动画上句号,前期征集的128个困境儿童“微心愿”已被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全部认领。

为精准掌握辖区内困境儿童的真实需求,西乡街道妇联创新探索关爱服务机制,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家庭和谐建设与社会平安治理深度融合。

依托智慧化信息平台,西乡街道妇联推动公安、司法、政数等多部门实现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初步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儿童群体。同时,西乡街道建立“摸排+申请”双轨帮扶机制,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逐户了解儿童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开通线上线下申报渠道,鼓励家庭或相关单位主动反馈困境情况。

缺少基础学习用品、渴望一个玩具、期盼一副羽毛球拍……西乡街道妇联将这些愿望统统装进“微心愿”。

社区妇联积极联动辖区资源,争取到粉红力量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认领了87个微心愿,让爱心接力持续升温。至此,此前收集的128份“微心愿”全部被认领。 (记者 黄馨莹 通讯员 徐颖 程伟明)

[编辑: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