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特区到另一个特区 厦门大学硕博研究生到深圳追寻改革足迹
2025-07-25 15:4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从一个特区到另一个特区 厦门大学硕博研究生到深圳追寻改革足迹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25日讯(记者 张玲 通讯员 许沛傑 冯雨晴 摄影 于元昊 王若璇)“回到校园,要把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劲头融入每一次实验,实现真突破;走出校园,更要带着这股劲儿在产业一线闯出新天地。”厦门大学“鹏城星火,化芯之光”实践队队员尤杰的深圳之行感悟,道出了厦大学子对特区精神的深刻理解。

为响应国家强化青年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号召,值深圳地区党组织成立100周年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鹏城星火,化芯之光”研究生实践队,近日在辅导员王慧带领下,组织14名硕博研究生赴深圳开展“追寻改革足迹,感悟特区精神”主题社会实践。

感悟“破冰”勇气:解码敢闯敢试的基因

实践首站,队员们走进深圳博物馆。展厅内,从古代渔猎工具、近代通商史料,到改革开放后的首台彩电、首张股票,近200件文物串联起城市发展脉络,队员们惊叹于深圳从边陲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深圳速度”。

一张记录蛇口工业区“开山第一炮”的老照片前,队员们驻足良久。“在当时,打破常规建立特区,这份魄力令人敬佩!”队员郑巧感慨道。辅导员王慧顺势引导:“这与我们化院‘敢为先’的文化内核相通。无论科研攻关还是事业发展,都需要这股闯劲。”

探寻创新“攻坚”路:汲取精益求精的力量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实践队深入深圳某半导体企业及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近距离感受创新动能。

在半导体企业,队员们系统了解集成电路产业链,切身感受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对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意义。一位企业校友分享:“突破芯片研发瓶颈、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既需企业持续投入,更赖专业人才深耕。这是企业责任,更是科研人的使命。”

在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领域的蓬勃活力和对化学化工人才的旺盛需求给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企业正加大研发投入,抢占全球新能源变革先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从集成电路产业到电池实验室的成果转化,队员们近距离见证了理论驱动产业升级的力量,也看到了化院学子在创新浪潮中的广阔舞台。

重温红色“初心”:锚定接续奋斗的坐标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深圳市党史馆内,东江纵队战士于艰苦卓绝环境中坚持斗争的事迹,赋予了“创新”更深层内涵。“原来创新不仅是技术突破,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寻找出路,同样是伟大的创新精神。”队员王若璇深受启发。

行程尾声,全体党员在党旗前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在展厅回荡,与革命先烈的影像跨越时空对话。队员冯雨晴在心得中写道:“举起右拳的那一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不再是口号。东江纵队用生命践行,特区建设者用实干诠释,而我们,要在实验室和岗位上续写答案。”研究生党员钟文希也表示:“宣誓时,先进的芯片产线、博物馆的历史见证、先烈的目光在脑海交织。我明白了,奋斗就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追求极致。”

特区精神照征程,化院学子启新篇

四天的深圳之行,队员们于红色场馆溯源精神根脉,在企业一线触摸创新脉动,深刻体悟到特区“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如何在红色基因滋养下迸发。厦大化学化工学院“敢为先、重细节、合为贵”的文化特质亦在实践中愈加清晰可感。

队员们带走的不仅是见闻,更是“敢闯敢试、勇立潮头”的精神火种。同学们表示,未来,他们将这股劲头融入科研前沿:以“敢为先”的锐力,勇闯技术“无人区”;凭“重细节”的匠心,精研成果,确保过硬;靠“合为贵”的智慧,协同攻坚,破解难题。



[编辑:刘梦婷 吴沁彤] [责任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