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31日讯(记者 程熙 实习生 杨逸坤)近期,降雨量频繁、气候湿热,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基孔肯雅热悄然来袭,引起全国关注。基孔肯雅热究竟是什么?我们该怎么治疗、预防?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周志衡博士,为网友进行全面解答。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最早在坦桑尼亚证实流行。2008年,中国首次发现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
伊蚊(如埃及伊蚊、白纹伊蚊)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伊蚊在被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后叮咬人类,导致病毒进入人体从而传播疾病。周博士表示:“目前几乎没有人与人直接传播的案例,这有利于患者隔离工作。”
关于易感染人群划分,周博士表示道:“目前研究表明,人类对于该病毒普遍易感。不过,年龄范围极端的患者(如在分娩期间因母亲受感染或在出生后几周内被受感染蚊子叮咬的新生儿和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患重症的风险更高,因此这类人群也是预防病毒的重点保护对象。”
基孔肯雅热发病时的主要症状有哪些?一般都是如何治疗?
基孔肯雅热患者主要会出现三种症状:
(1)发热:病人常突然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一般患者会在1-7天后退烧,但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在约3天后再次发热。
(2)皮疹:大部分患者的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等部位会在发病后出现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数日后便可消退。
(3)关节疼痛:患者的多个关节和脊椎会出现疼痛、关节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等。
对于基孔肯雅热的治疗方法,周博士介绍道:“目前尚没有疫苗和特效药能针对该病症治疗。在患者发病时,我们首先会使用蚊帐等工具,对患者采取防蚊隔离措施,并进行对症治疗,比如对高热病人采用物理降温,对关节疼痛病人进行药物止痛等治疗方案。”
日常该怎么预防基孔肯雅热?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方法,就是控制传染源。”周博士说道。防蚊防虫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家中尽量装有蚊帐和纱窗、纱门等防蚊设施,积极清理家中的积水(伊蚊幼虫孳生地),在其他灵长类动物(如猴子、猩猩等)经常出没的地带也要做好防护。
另外,周博士提醒,当发现疑似和确诊病例时,不要隐瞒,应当及时前往医院进行隔离、就诊,防止疫情扩散。
周博士表示,基孔肯雅热疫情并不是无法战胜的洪水猛兽,只要大家在染病时及时就医,日常积极预防,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