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到坪山区龙田街道调研基层人大工作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请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26日讯(记者 张金 通讯员 黄穗妍)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深圳)执行院长丁松泉教授率“深圳特区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到深圳市坪山区龙田街道调研基层人大工作,坪山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江国初等陪同调研。

课题组一行实地参观了龙田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的人大展厅、网上联络站、代表议事厅等工作区域,观看“粤当家”网上联络站、中心联络站(人大代表之家)网站操作演示。龙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刘海波详细介绍了街道人大工委的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及创新实践等情况,重点讲解了民生实事项目全程介入式监督、“人大+”多方联动监督等内容。

参观结束后,课题组在代表议事厅观看了“坪山人大”宣传片,翻阅了“龙田人大”工作经验总结文稿,深入了解坪山区及龙田街道人大工作的创新实践与成果。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六个关键问题展开交流研讨,包括坪山区及龙田街道人大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监督保障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成就、事例与创新举措,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做法与效果,经验推广成效以及党建引领县乡人大提升履职质效的做法等。

坪山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侨工委主任汪济国对课题组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坪山人大的基本情况及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运行情况,希望专家学者为人大工作提供指导,推动工作完善。龙田街道南布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示范点负责人张琼围绕“1+3+N”工作体系,向课题组详细汇报了南布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孙龙对坪山区及龙田街道人大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称 “龙田人大” 的制度创新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课题组成员围绕 “人大 +” 多方联动监督制度提问,刘海波结合“2023年‘人大+检察’联动监督收回国有储备土地40万平方米”的履职案例,向课题组介绍了“人大+”多方联动监督制度的缘起与实践。

针对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民生实事诉求协调及人大监督对象等问题,刘海波回应称,人大依托履职网络平台,能解决常规渠道难以化解的问题,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受理原则,并重点监督职能部门负责人,通过述职、测评、评议、约见、问政等多种监督方式,既监督单位履职,也监督负责人责任落实,确保监督权威有效。

针对人大对出海企业的支持措施的提问,刘海波以“深圳市人大代表生物医药产业联系点开展‘人大代表走进深圳国际仲裁院’活动”为例,介绍人大通过组织代表和企业实地参观和交流,深入了解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及商事纠纷解决机制,进而帮助深圳企业更顺畅地走向海外。

江国初指出,要畅通高校理论研究与基层人大实践的双向渠道,将政治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形成理论性强、针对性突出、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方实践探索。

丁松泉教授表示,“龙田人大”的创新实践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为未来不断丰富基层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宝贵借鉴。课题组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将理论理念转化为治理实践,为深圳特区与中国式现代化课题研究注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坪山经验”与“龙田样板”。

编辑:杨涛 王容责任编辑:林媛媛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