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社康圈”覆盖龙华 家门口看病花钱更少报销比例更高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请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龙华社康中心。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27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卫信)如今在龙华区,每10个居民中就有6人选择在社康中心就医。2024年,龙华区属区管医疗机构社康的诊疗量占据总诊疗量的65.76%,这一比例在全市名列前茅。越来越多的龙华人养成了“小病先到社康”的习惯,“龙华模式”正成为深圳社康服务体系发展的一个亮点。

家门口看牙,便民服务更贴心

以往,不少龙华居民习惯前往医疗资源集中的福田区就医。为方便居民就近看病,龙华各社康中心转变思维,以居民需求为中心。

首先是延长服务时间。以前下午5:30关门的社康,后来,各社康都开设了午诊、夜诊,医生护士实行两班制,服务到晚上10点,部分社康连大年初一都开诊。

其次是服务内容变了。各社康主动调研周边居民的健康需求,开展差异化服务。例如:北站社康中心打造了1118平方米的“旗舰中医馆”,每天傍晚前来推拿、理疗、针灸、艾灸、拔罐的上班族络绎不绝;针对区域内年轻家庭多、生育率高的特点,和平里社康中心推出产后康复服务,结合瑜伽+电疗,帮助妈妈们改善腹直肌分离问题;为缓解看牙难问题,鹭湖、新田、岗头等社康推出口腔门诊,逢周一、三、四、五、日开诊,号源充足、就近就医,深受居民欢迎。

医保政策和财政补助也在引导居民到社康首诊。社康的收费普遍比三甲医院低20%。同样是看一次普通门诊,在社康看,医保统筹基金报销75%,在三甲医院只报销55%。

不少居民与社康医生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甚至有居民搬到东莞塘厦后,还要带4个孩子回来龙华,找熟悉的民强社康医生贺宇峰就诊。该社康2024年门诊服务量达到了29万人次,高居龙华区首位。

院社融合,构建紧密型医联体

龙华社康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深圳特色的“院办院管”模式。1996年,深圳第一家社康中心(水库新村社康中心)开业时,就是由医院建立、由医院管理。近年来,深圳的院办院管又有了“升级版”——基层医疗集团。在龙华,区人民医院与61家公立社康“打包”,组建区人民医院集团;区中心医院与38家公立社康一起,组建了区中心医院集团,打造紧密型的城市医联体。

在“院社融合”机制下,龙华区的两大基层医疗集团建立五大医学共享中心(检验检查、医学影像、心电图诊断、病理诊断、远程超声诊断),由医院相应科室直接为社康提供支持,患者在社康检查,医院专家远程诊断、出具报告。同时,集团内实行药品一体化管理,社康与医院药品目录同步。

依托“院社融合”这个抓手,龙华区还深入推进“全专融合”。医院派专科医生“下社康”出门诊、建立专家工作室,并培训社康医护人员;社康的全科医生也会定期到医院专科轮岗进修。专科医生加入社康的家庭医生团队,参与社区慢性病管理,实现“医防融合”。例如,小区里有“老高糖”的血压、血糖压降不下去,专科医生可及时在线会诊,提供专业指导。

近五年来,龙华新增社康机构70家,总数达127家,社康平均面积达1278平方米,全市第一,“十分钟社康圈”基本形成。龙华区的基本公卫评价连续5年位居深圳市前列,2023-2024年度,龙华区的社区健康服务绩效评价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

编辑:单铭捷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