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境旅客年通关量从几百万到2.52亿人次 深圳口岸锐意改革创新 打造更高水平开放枢纽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请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2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进出境旅客年度通关量从几百万人次到2.52亿人次,每年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数量从几十万车次增长至1162.7万车次,深圳港外贸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大关,深圳机场外贸货邮年吞吐量超96万吨……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年来,深圳口岸进出境客流、车流、物流实现几何级大幅增长,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枢纽要道”。

深圳口岸赓续特区精神,锐意改革开放,为全国口岸高质量发展与改革创新提供了“深圳样板”。如今,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深圳口岸紧跟国家战略所需和城市发展所向,充分发挥“口岸城市”优势,持续向着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高质量发展前行。

客货通关量屡创新高 见证创新之城的国际化蝶变

8月26日,“深圳口岸文化嘉年华”活动在罗湖口岸举行。大厅内人流如织,旅客们或停下脚步驻足倾听,或通过沉浸式科技体验与实地历史感悟,回顾深圳口岸的发展历程。

这背后,是深圳口岸的变迁与蝶变,更是一座创新之城的国际化蝶变。

与香港一桥之隔的罗湖口岸是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地标”,百年罗湖桥曾是内地通往香港的“第一通道”。在这里,一代代口岸人勇担使命、服务大局。

深圳口岸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刷新人们的出行体验。今年以来,深圳口岸旅客通关量持续增长,8月份以来更是频频刷新单日客流量历史纪录。8月16日,深圳口岸出入境旅客近109万人次,刷新单日客流历史最高纪录。8月23日超107万人次,这已是2025年第八次单日破百万。出入境双向活跃,深港两地“双向奔赴”持续升温。

在政策创新与基础设施优化的叠加利好下,深圳口岸客货流量结构呈现多元增长格局。2024年,内地居民通关量超7782万人次、港澳台居民超1.56亿人次、外国人超554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8.3%、48.4%、89.3%。2024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338万标箱,同比增长11.7%,稳居全球第四位。2024年,深圳机场全年货邮吞吐量达188.1万吨,同比增长17.6%。港口货物、汽车海运、港口LNG吞吐量均创历史新高。

深圳口岸前行的每一步,都与深圳的发展、祖国的兴盛密不可分。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圳口岸数量持续扩容、规模不断跃升,从早期“客行罗湖、车走文锦渡、供港物资上铁路”的基础功能布局,如今已坐拥16个国家一类口岸,形成海、陆、空、铁全方位全覆盖的口岸开放格局。

持续扩大外国“朋友圈” 助力打造国际旅游城

在深圳国际机场的入境大厅,爱尔兰的凯莱赫·马克一家,体验到入境的“丝滑”和舒适。像这样与家人、朋友结伴来旅游的外国游客,在深圳机场越来越常见。今年1-7月经我市出入境外国人共388.92万人次,同比2024年上升38.16%。

为进一步方便外国旅客来深,今年4月深圳机场口岸试运行外国人入境卡电子快速填报系统,护照放在证件阅读机上就会自动填写。深圳机场口岸和蛇口港口岸均设有240小时过境免签专用通道和区域。同时,深圳湾口岸、深圳机场口岸设立有专门服务外籍人员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一站解决移动支付、交通出行和文旅打卡景点的所有疑问。截至8月26日,两个中心已接待服务出入境旅客近4.3万人次,其中外籍人员约7500人次。

深圳口岸的通关服务更加精准细致。7月26日,蛇口邮轮母港启用全国首个海港口岸国际中转区,实现外籍游客不持签证即可完成国际邮轮转乘中转的功能。市口岸办推动蛇口邮轮母港获批扩大开放,增加了直升机出入境功能,打造全国首个“海港客运+跨境直升机”复合型口岸。

“十四五”以来,深圳重点加快航空口岸优化布局,推动深圳机场实施24小时过境免办边检手续政策落地,启用国际中转区,大幅提升通关中转时效,机场的国际枢纽能力正在不断攀升。

口岸功能布局优化 打造“智慧口岸”

8月26日,是莲塘口岸启用5周年的日子。5年来,这座深港“最年轻”陆路口岸进出境车辆353.4万辆次,日均通关车辆由最初的148辆次上涨至1750辆次。众多知名企业选择在此享受“一站式”通关服务,让优质商品畅达大湾区、辐射全球。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团慕名而来,“人车直达”香港各个网红打卡点。莲塘口岸持续释放“客货双枢纽”效能,推动东部交通“大动脉”功能优势加速凸显,为跨境贸易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深圳市口岸办落实深港跨界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总体安排,逐步疏解沙头角口岸、皇岗口岸货运功能,强化深圳湾口岸、莲塘口岸货运通行能力,提升陆路口岸集疏运体系整体效能。同时,动态调整海港码头功能,推进“海空港畅流计划”改革落地,进行软硬件系统改造升级,提高口岸物流及场地周转效率。

目前,市口岸办正在以数字化转型提高口岸治理能力,体系化推进深圳智慧口岸建设。建立口岸数据制度,规范数据开发和使用标准,定期对数据任务进行运维管理。开展陆路口岸出入境旅客群体大数据分析应用,推动制定完善政策举措,促进深港两地双向奔赴、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建设智慧口岸一体化服务平台,深化实施“AI+口岸”和“数据要素×口岸”的应用场景建设,逐步实现口岸治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今年4月19日,全国首个24小时通关运作“智慧化、远程化”的国际货站在深圳机场正式运行。该通关模式运作以来,出口货物通关时长仅为9.6分钟,货物周转效率提升45%。该模式能提升周转效率,满足跨境电商、生鲜产品等货物高时效性运输需求,并支持精密仪器、医药温控货物等高附加值货运业务拓展全球订单,实现湾区外贸货物“最快全球次日达”的高效物流服务。

口岸营商环境优化 深港“双向奔赴”

香港居民来深圳尝美食、逛商场、看演唱会,深圳居民到香港看展览、登山徒步、观光旅游……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深港两地居民“串门”互动越加密切,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活力迸发。

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口岸办牵头线上线下征求意见建议,每年推出系列创新举措,围绕热点难点组织召开政策宣讲会,搭建政府与企业“一对一”政策答疑平台。口岸各单位创新监管方式,提升口岸通关时效,深化“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改革试点,上线“直装直提”模块,大湾区企业在线申请、业务办理更加便捷。

深港口岸联络机制不断深化。深圳市口岸办联合香港保安局连年举办深港口岸友谊赛事,增强深港口岸部门在政策协同、通关协调、规划建设、数字转型、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提供更多的基层实践经验。

45年勇立潮头,特区再启新征程。深圳市口岸办将锚定“五型口岸”发展目标,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枢纽,着力推动深圳口岸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贡献智慧与力量。

编辑:单铭捷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