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2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8月26日,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和深圳图书馆联合举办了“自然里的深圳”科普讲座暨2024-2025年“蜜源植物在哪里”公民科学活动年度总结活动。
据介绍,深圳有1320座公园、3600余公里长的绿道,还有1201座图书馆(室)矗立其间,图书馆与公园平均间隔只有3公里。市民骑行5分钟,便能从书阁来到绿地,享受阅读与自然相融的乐趣。
当天,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在深圳图书馆为市民带来《食蜜动物的那些事儿》科普讲座,透过蜜蜂、蝴蝶、蜂鸟、蝙蝠等“花间行者”的视角,剖析传粉网络的城市生态价值。
讲座以趣味案例拆解复杂机制,尽显微小生命的澎湃活力,引导公众读懂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家园的深层联结,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思考,受到了市民读者热烈欢迎,线下线上观看达到35.5万人次。
同期在深圳图书馆中心馆一楼大厅展出的“蜜源植物在哪里”公民科学活动优秀摄影作品展,精选2023-2024年活动中涌现出的精彩影像,集中呈现广大市民以“随时·随地·随手拍”的方式,捕捉蜜源植物与传粉动物的灵动身影,不仅定格了自然的诗意,更揭示了传粉网络作为生态系统“隐形纽带”的关键作用。展览巧妙串联起科学认知与公众参与,借由一花一蝶的视觉叙事,激发人们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层思考与价值认同。
近期,深圳图书馆还与仙湖植物园合作策划了生态科普图书推荐系列视频,以仙湖植物园专家导读的形式,深度推荐“蜜源植物”“传粉昆虫”“生物多样性”等主题的优秀科普读物,并通过深圳图书馆及仙湖植物园的新媒体平台陆续发布,助力科普阅读推广与生态理念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