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将至,连休5天的假期,让很多市民充满了期待。但越是较长时间的假期,越是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验。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十分严重,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地区之间交叉传播明显,一些地区感染基数处于高位,社区传播风险仍然较高,再加上“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加大,旅游、聚会等活动明显增多,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深圳疫情防控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我们要对假期期间的疫情防控风险保持高度警醒,以“大考”心态从严从细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找隐患、查风险、堵漏洞,切实做好应对预案和应急处置准备,在人员密集流动交互中确保疫情防控忙而不乱、忙而有序、万无一失。
假期是美好和快乐的,但美好中有风险,快乐中有隐忧。我们要在“过一个美好假期”和“做好疫情防控”之间作出审慎平衡,既满足市民对美好假期的向往,又要保护好市民的健康安全和城市的疫情防控成果。
深圳特区报 深圳新闻网 2022-04-26今天(4月25日 ),距离深圳“惠企30条”出台正好一个月。3月25日,《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印发施行,政府将拿出超过750亿元的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减负。当前,已有300多条政策相继出台落地,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信息显示,通过“线上+线下”的政策宣讲方式,目前触达人次已超千万,据初步统计,已为市场主体减负超150亿元。
惠企纾困,深圳用政策浇灌、以落实呵护、凭精准暖心。深圳“惠企30条”出台一个月以来,犹如及时雨,滋养着各类市场主体。餐饮企业燃眉之急逐步解决、各大商圈的消费信心重新提振、补贴申领发放快速、企业申请留抵退税全部退税到账......除此之外,深圳在“深i企”平台快速开发上线“纾困解难专区”,让企业“找得到”“看得懂”“在线办”。一个个细节,直达痛点、难点,让中小微企业负担减轻,融资贷款便利,给了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期间,企业奋力自救,政府出手纾困,我们看到这座城市的坚韧与奋发决心,也看到政企携手前行的生动实践。
深圳新闻网 2022-04-25作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深圳,获得过很多“第一”:国内第一座建造大面积书城的城市、第一座推广“全民阅读”开展“读书月”的城市、第一座提出“文化立市”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城市、第一座成立阅读联合组织的城市……目前,深圳已连续6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这与城市浓郁的书香氛围分不开。深圳每年的读书月也为我们观察这座爱阅之城提供了最佳的视角。
近年来疫情的反复,也让大家养成了新的阅读方式——经典阅读、研究型阅读、探究式阅读和讨论式阅读。读书,虽然不并总是伴随心理愉悦和满载而归的收获感,但是只要一打开书本,就置身于川流不息的人文历史中,恰恰是这一种体验,弥补了碎片化阅读带来的缺失感和焦虑感。两年多来的与病毒博弈,读书成了更多深圳人的闲暇时第一选择,居家办公时,有人透过阅读,把春天的一角捧在手心;也是因为阅读,有人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开始了冷思考,拥有了向内看的温暖和在疫情锤炼下的积极乐观。每一个爱读书的深圳人,都在往外释放一种明亮张扬的精神底色,但又不失厚重。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就要来了,它可以引出很多你和书本、阅读的故事。相比起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这个日子更像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提醒你要认识自己,穿透种种疑惑去认识当下,搭起与生活对话的路径,找到心灵真正的归处。
深圳新闻网 2022-04-22为致敬医护工作者,日前,深圳市旅游协会、深圳市旅游景区协会联合宣布,到6月30日前,深圳医护工作者到市内超20个景点游玩将享受免费或半价优惠。虽说只是一张门票,不过,礼轻情意重,何况,旅游行业本身也受疫情影响较大,通过行业协会自发送出优惠,小小的礼遇,其实蕴含着大大的温情。
我们终将战胜疫情,对医护工作者的谢意,更要以实际行动,体现在今后长久的生活之中。现在,深圳常态化疫情防控,生产生活秩序俨然如常,春意盎然,万物生长,也正是踏青赏春的好时节。在这个时间点给予医护一份旅游礼遇,让他们在紧张工作了这么久后好好休息,就体现了深圳这座城市一贯的贴心温度。当然,相信医护工作者也会成为各大景区的最佳“代言人”,吸引更多市民旅游消费。
除此之外,深圳的深情告白也将持续。深圳市两会刚刚闭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感谢医务人员付出,并将健全医护人员发展体系写入中心工作要点。这意味着,深圳的医护人员将得到更优厚待遇、更健全保障、更全面终身教育资源等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好处,多重保障激励下,医护工作者也将助力深圳实现病有良医的民生目标,这将使我们每个人都从中受益。当然,作为普通市民,我们也可以在生活点滴中体现对医护的感谢,对他们多一点理解,对医学多一份尊重,对健康多一份关注,就是给医护人员最好的礼物。
深圳新闻网 2022-04-21抗疫民生温度的关键所在,就是主动回应社会和群众关切,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难。近日,在率先试点基础上,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全市公交企业和深圳通公司,对公交支付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对接市健康码自动扫码系统,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共交通防疫出行“一码通行”模式。
“一码通行”模式下,乘客不再需要在不同码之间切换,避免了额外的网络延误,解决了司机核验任务重、公交排队长、上车等待时间久等问题。市民“无感”出行,公交司机“减负”,这一次的举措,是市交通部门与市政数部门针对‘稳防控’‘便民生’,开展的一次有效协作和科技创新。
梳理下来可以发现,此次“一码通行”还有不少亮点,如1秒内同步完成刷码支付与健康信息验证,智慧化设计可以与政策信息快速同步,免去了系统信息滞后的麻烦。同时,升级后的验证扫码系统,在前端设备对涉及个人健康码信息不作保存,做到即用即弃,在科技抗疫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疫情数据和市民个人信息安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下一步,该模式还将进一步推广到地铁等其他应用场景,实现“多码合一”“一码搞掂”。对于年长者来说,60岁及以上长者在刷身份证处直接实现“一码通行”;60岁以下乘客先刷身份证验证健康码,健康码和核酸证明均正常后,支付车费乘车。
深圳新闻网 2022-04-20疫情仍然没有远去,因此返校复课的决策经过了综合研判、反复论证和专家严格评估。从目前的疫情发展态势看,儿童和青少年属于新冠肺炎易感人群。校园人员聚集,学生健康更关乎千家万户,严防校门这一关,拒病毒于校园之外,很有必要。
校园防疫,学校要承担第一责任,需要做好日常消杀、人员管理、学生健康监测等诸多工作,但要不留死角密织校园防疫的防护网,还仰赖多方合力。比如对于家长而言,尽量减少全家不必要外出,督促孩子按要求做好核酸检测,疫苗应接尽接,都是对自己孩子负责,也是对其他同学负责的表现。
其他职能部门,也要跟教育部门打好配合,建立起联防联控的常态机制。例如,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学生饮食安全稳定供应的保障和监测工作,卫生防疫部门、应急管理部门也要针对校园环境,做好防疫要求下的防火、减灾预案和演练,按需调整学生核酸检测的绿色通道。
当然,除了做好防疫物资等硬件上的硬保障,对师生学习生活的软性关怀也必不可少。说实话,孩子们很不容易,原本应该享受自由自在奔跑的青春岁月,却硬生生被病毒耽误了,怎样做好心理疏导,尽可能消除疫情对学生成长的不利影响,是摆在教育工作者台面上亟待解决的课题。当然,长期在家学习的节奏和上学的节奏必然也有些落差,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还要面临课程衔接的问题,更需要老师、家长一起关注,才能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深圳新闻网 2022-04-19当前,疫情仍在高位运行,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防控正处于关键紧要时期。面对疫情,及时接种疫苗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方式,也是筑牢群防群控防线的必然要求。
对个人而言,全程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住院、重症、死亡风险,对常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老年人即使在家中不出门,或者居住在偏远地区,依然有可能感染病毒。因此,老年人也要尽快做到“应接尽接”,既保护本人也保护他人。
不仅老人,儿童同样需要接种疫苗。学校、幼儿园人口密集,易造成传染病局部传播流行,开展3-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是构筑全人群免疫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低龄人群“应接尽接”,有利于进一步筑牢免疫屏障,提升疫情防控水平。
深圳新闻网 2022-04-18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点,本轮疫情中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特别快、隐匿性极其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占比非常高,对高龄患者、合并严重基础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具有潜在严重威胁,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同疫情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面对疫情反复冲击,有的人心生“松口气、歇歇脚、等等看”的想法,容易对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在思想上放松要求、在行动上放宽尺度,我们要高度重视和警惕。
目前,深圳在全市社区小区和城中村卡口推广使用“场所码”以及“电子哨兵”等设备,市民在进入市场、药店、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各类公共场所时,也需要扫码才能进入。从宏观来看,“场所码”以及“电子哨兵”的使用,构建了统一高效的信息系统,为人员流动复杂场所提供了精准防控的技术支撑,解决了不少城中村手动输入信息的麻烦与滞后;而具体到个人,我们的每次自觉行为都是在为他人做示范,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支撑,为城市流调溯源汇聚力量,为精准防控作出贡献。我们的扫码打卡的一小步,城市疫情防控就进了一大步。
深圳新闻网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