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治理 疏堵结合
目前,无论是对于锂电池还是电动自行车本身,由于存量风险依然存在,全链条的后端治理就不能松懈。
2025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北京市消防条例》就对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进行了专门规定,明确禁止在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等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充电电池进入电梯轿厢。违规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消防部门表示,对于违规行为,单靠“人防”会有不足和盲区,还需要结合“技防”。在北京市大兴区的某小区,记者看到了一些新的技防措施。
北京市大兴区消防救援局法制与社会消防工作科 陈璐:电动自行车在小区进行登记,会给车身上张贴二维码,巡查人员发现有电动自行车停放在疏散通道里,他通过扫取车身二维码,就能第一时间联系到车主,对车主占用疏散通道这种行为进行劝阻。在登记的同时,在电池上也会安装芯片。电池进楼,就会发生报警。
这套技防设备叫阻梯系统,小区所在的高米店街道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种在电池上安装芯片,通过单元门和电梯间里的雷达识别触发报警的方式,已经是新一代的阻梯系统了。
在全链条的后端治理上,既然要把楼内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和电池请出楼外,那么就要根据居民需求建设足够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和场所,并且还要以实惠的价格,让人们更愿意去室外充电。
北京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副处长 许晶:在末端,消防部门是堵,我们是疏。我们主要是提供更加安全的、便利的、优惠的充电场所,让居民愿意拿到室外去充。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既是北京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工作专班的牵头部门,也是主要负责充电设施建设的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谈到,目前北京市在居民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接口有136余万个,相对于400余万辆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基本实现3∶1的车桩比。
在费用上,北京市居住区的充电设施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实行价费分离,其中电费执行居民电价,服务费在市场调节价基础上鼓励不高于电费。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一些有条件的区域,也有街道为居民减免了服务费。
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除了数量和费用等问题,不同区域其实还会有一些特殊的难题。比如大栅栏街道就是典型的平房院落区,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北京胡同。在这里,集中建充电桩比较困难,为此,街道专门建设了一些充电柜,居民可以把电池拿来放进柜里充电。但记者发现,即使距离充电柜不远,不少居民也并没有去使用。
记者在采访中分别看到了两种简易充电设施,体积较小的简易充电盒设在门外,适用于没有院子的房屋,居民可以直接插上充电。
另一种体积较大的单仓充电柜设在院内,适用于有院子的房屋。
北京市城市管理部门表示,作为新生事物,简易充电设施在后续管理上还有待进一步升级完善。
北京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副处长 许晶:我们后续充电设施的建设思路,首先要关注自己辖区内的车辆增长情况,要规范充电设施的使用能力,减少故障。同时还要研究充和停的矛盾,停放和充电的有序衔接、有序规划的问题。全链条的整治工作,就是一个大量的、琐碎的、细致的工作。我们还要通过这次的整治任务,将我们超大城市的治理过程中的一些难题,要一并往前迈一步,所以很多问题能先行先试的,就必须主动先行先试。